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阅读量:10929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阅读量:12138
7月13日至14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召开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行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
数据更能凸显出政策性银行的担当作为,来自进出口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1.8万亿元,在全行境内贷款中占比近一半,新增创3年新高。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在制造业贷款中占比高达80%以上。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支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策的背后本质是政治,政策性就是政治性”的重要论断,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将支持制造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致力于打造“外向型制造业银行”特色品牌,以实际行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2日,建设银行联合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举办“建碳惠行”项目发布会暨2023年上海市节能宣传周专题活动。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区经济委员会、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单位出席活动。“建碳惠行”项目是建设银行借助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数据治理能力,发挥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携手新能源车主和车企,推动上海碳普惠样板间建设的创新实践。
北京往南100多公里,碧波荡漾的白洋淀旁。短短6年,2000多个日夜,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未来之城在华北平原拔地而起,一个奇迹正在这里发生—这就是雄安。
6月末,工商银行成为首家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5万亿的银行,稳居同业首位,较年初净增超6000亿元,增速达20%。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较年初增速近3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及增量保持同业首位。
哈尔滨银行为全国首家开通黑龙江省社保卡跨省办理的城商行。今年5月,在人社部门指导下已陆续开展大连分行和成都分行的服务网点验收授牌及试发卡工作,天津分行、沈阳分行也已完成社保卡服务网点筹备工作。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江苏优化金融服务助力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为节能减排装上“加速器”》,对工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举措进行了报道:为助力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积极推动碳市场金融创新,承销碳中和债,推出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发行“绿色+科创”双贴标债券,低碳转型债等。
近日,进出口银行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创新产品“园贸贷”在苏州工业园区成功落地。这是进出口银行发挥银政协同优势、推进金融创新,支持小微外贸企业扩市场、降成本的有益实践。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农业银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自身碳足迹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突破3.6万亿元,新增超9000亿元,增速超30%。
7月11日,农业银行2023年信用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过去两年信用管理工作,研究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趋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农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付万军就农业银行信用管理工作讲话,副行长、党委委员张旭光主持会议并就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多亏了农行,解决了我的大难题,猪粮总算有保障了。”近期,农行大连旅顺口支行成功向当地生猪养殖户老张,发放了全国农行系统首笔视频监控智慧畜牧贷款,让活体牲畜变金融“活水”。